总数:1056 | 当前第101/106 首页 上一页 ...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 尾页
窦铁成:工人身边的新榜样
连日来,随着专家型工人窦铁成的事迹在社会上的广为传颂,在广大工人中掀起了尊重知识、崇尚技能的热潮。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工人王一行:我觉得真是行行出状元,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凡的人   沈阳 市民 高奇星:工人通过学习钻研,也可以有知识 有技能,也可以成为专家。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学生:他在29年写了60多本笔记。我觉得这是对人的毅力的一种考验。   许多网民也纷纷留言,表达对窦铁成三十年如一日,热爱本职工作,坚持钻研技能执著精神的敬佩。   日前,窦铁成所在的中国中铁要求全系统建立健全各种机制,为广大工人自学成材提供有力的保障。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 石大华:我们应该像对待兄弟那样地对待我们的每一位员工,关爱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 (转自CCTV 2008.5.1)
  1. 2008/5/4
  2. 人气(6075)
  3. 星级(10)
  4. 评论(0)
袁政海班组:不断创新的技术群英
在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有一个由17名普通技术工人组成的袁政海班组,他们通过200多项技术创新,改写了产品模具依靠外购的历史。   这些刚刚被冲压出来的新型商用车发动机室外前板,它的模具就是今年由袁政海班组自主研发的最新技术成果。过去,江铃集团每年用于外购产品模具的费用高达两千多万元。到4月底,模具班研发出的新模具已超过420套,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   袁政海班组班长 袁政海:不断提高我们的加工能力,加工工艺,为企业能创造更多价值。   袁政海是全国技术能手,也是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在他的班组,个个都是技术明星,17人中有8位当上了高级技师。王春小灯、方悦工作法、万仁义调试法等,这些小发明、小创造都是以工人的名字命名的。今年4月,袁政海班组的管理经验被写进了全国机械工业先进班组考核指标。 (转自CCTV 2008.5.1)
  1. 2008/5/4
  2. 人气(6104)
  3. 星级(10)
  4. 评论(0)
【劳动者之歌】工人发明家——代旭升
今天的《劳动者之歌》为您介绍胜利油田采油技能大师代旭升。   这是代旭升刚刚研制成功的“自燃式燃煤加热炉”,它既解决了油井冬季加温的难题,又降低了能耗。   胜利油田采油技能大师 代旭升:这种“加热炉”仅仅是试验中的11台,初步测算就直接创效130万元。   为解决抽油机平衡缸漏油撒气的难题,代旭升白天在井上观察,晚上回家查阅资料,认真研究平衡系统和储油包的结构原理,方案做了几十个,图纸画了上百张,经过反复试验,“气压式加油包”终于装到了井上,工友们从此不用再爬到4米高的储油包上加油。   在油田企业,机械采油的油井套管气压力低,很难进入集油干线。代旭升认为,跑掉的套管气正是节能的增效点。经过几个月的钻研,他研制出了“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彻底解决了套管气外排造成的浪费。   几十年来,代旭升先后完成技术创新80多项,其中13项获国家实用专利,累计创效益1亿多元。 (转自CCTV 2008.4.28)
  1. 2008/4/29
  2. 人气(8354)
  3. 星级(10)
  4. 评论(0)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四川攀钢集团:让“呆矿”变活 让“废气”变宝
  所谓“点天灯”就是过去把高炉生产过程中的附产气直接燃烧后排向空中,不仅浪费,而且污染非常严重。环行加热炉的采用,使高炉煤气全部得到了循环利用。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公司热工技术员 鄢瑞强:环行炉(的使用),每年节约天然气1600多万方,节约人民币1000多万元。   不仅如此,攀钢还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攻克了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这一世界难题,使曾被国外专家判为“呆矿”的资源得到了很好利用,有效控制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十五”以来,攀钢共投资25亿多元,实施环保和节能减排项目150余项。截止2007年底,攀钢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1%,工业水复用率接近94%。 (转自CCTV 2008.4.28)
  1. 2008/4/29
  2. 人气(6351)
  3. 星级(10)
  4. 评论(0)
工人专家窦铁成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术。”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窦铁成曾经这样说。近三十年来,正是一直坚守这一信条,窦铁成走自学成才、岗位成才之路,从一位普通工人成为一名“金牌工人”、“电力专家”和“工人教授”。(转自CCTV 2008.04.24)
  1. 2008/4/25
  2. 人气(6780)
  3. 星级(10)
  4. 评论(1)
【时代先锋】专家师傅窦铁成的绝活
他是一名工人,却承担着铁路系统四项重点工程输变电的维护重任。他只有初中学历,却培养出40多名电力技师和高级技师。他就是被中国中铁30万员工誉为专家型技术工人的窦铁成。   这是我们在采访窦铁成时拍摄的第一组画面。这60多本不同年代的学习笔记,是窦铁成近三十年来,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的心路历程,也是我们追寻窦铁成工作、生活轨迹的起点。   今年52岁的窦铁成,1979年从农村被招工到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当上了一名电力工,这是他从未见过,也从来没敢想过的工作。   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 窦铁成:我的想法很简单,当工人要当一个让人瞧得起的工人,要当一个有技术、有水平、含金量高的工人。 (转自CCTV 2008.4.24)
  1. 2008/4/25
  2. 人气(7211)
  3. 星级(10)
  4. 评论(0)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机器人抢眼
2008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日前在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开幕。本届博览会的主题为“率先获取新技术”。各式各样采用新技术制造的机器人成为亮点。   展会上,信息机器人一边眨着大眼睛,一边为参观者提供所需的展会信息。   这种可移动侦察机器人,可以监视户外的一举一动,为人类提供安全保障。   此外,水母机器人也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它利用一个电动装置和智能适应装置,能够形象地模仿水母的运动。科研人员希望下一步能赋予这种水母机器人说话沟通的能力。   还有一批能演奏乐器的机器人,从敲鼓到吹奏长笛,可谓多才多艺。   展会上还举行了精彩的机器人足球赛,共有49支队伍参加了比赛。 (转自CCTV 2008.4.23)
  1. 2008/4/24
  2. 人气(6471)
  3. 星级(10)
  4. 评论(0)
大工程新进展:彰显国家科技实力
日前,一批自主设计、自主开发的新装备、新项目陆续亮相,充分体现出我国在工程技术方面的科技实力。   中央台记者 焦莉燕:这里是今天在北京开幕的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现场,这次展会展出的数控机床,90%以上都是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在我身边的这台加工风电设备的数据机床,加工精度能达到一根头发丝的20分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床。   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沈立新:以前我们的精度只能达到一根头发的三分之一,从三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意味着我们的风力发电设备将实现国产化,从此摆脱了外国的控制。   而本届展会上自主创新机床产品总量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超过往届,五轴连动高速度、高精度的高档数控机床超过100台,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   沈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关锡友:它可以加工各种复杂的形面,比如飞机发动机的叶片,船用推进器的叶片,有了这种技术,就可以完全装备我们国家自己的装备制造业。   记者现场:作为我国首家以围海造陆建设电厂的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耕地零占用、淡水零开采、废物零排放的发展模式。 (转自CCTV 2008.4.21)
  1. 2008/4/23
  2. 人气(6671)
  3. 星级(10)
  4. 评论(0)
大工程新进展:首钢新厂进入生产准备阶段
十一五期间我国最大的钢铁项目--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经过数万施工者一年多的建设,在大规模建设顺利推进的同时,目前已经开始进入生产准备阶段。   记者:这里是位于河北曹妃甸的首钢新厂区的施工现场。这里正在紧张施工的是目前我国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高炉。现在高炉的炉体结构已经完成,今天开始进入了设备安装阶段。   这座5500立方米的高炉是世界最大的高炉之一,今天开始在顶部安装煤气回收管道,这是高炉最后安装的三大部件之一。再过一个月,设备安装工作将基本结束。   首钢建设公司 京唐工程总指挥 李斌:这个高炉的安装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最大单件重140吨,我们要把它吊到120多米高的炉顶上去。我们把最好的设备,聚集了很多技术骨干和精英来干这个高炉。   与此同时,为炼铁提供重要原料的焦化炉也已在一周前顺利点火运行。现在,焦炉炉内温度正在按计划逐步提高。这是整个工程中最早点火的设备,表明一直在进行大规模建设的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开始进入了生产准备阶段。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 焦化作业部部长 姬福顺;再过70天我们就要装煤、投产、出焦。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从2007年3月开工建设,建设者在海滩上吹沙造地19平方公里,计划建成年产钢970万吨的新型钢铁基地,一期工程将在今年十月建成投产。新首钢将采用当今世界最尖端的技术,生产汽车板、造船板等目前我国大量依靠进口的板材,并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废水、废气的循环利用,能耗和排放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转自CCTV控制 2008.4.22)
  1. 2008/4/23
  2. 人气(6042)
  3. 星级(10)
  4. 评论(0)
我国发光二极管生产企业应诉美国
不久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我国四家发光二极管企业启动“337”调查,即对不公平的进口行为进行调查。 昨天晚上,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的组织下,几家被立案调查的企业正式开始了积极的应诉工作,这一应诉将有可能避免我国在新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上的巨额损失。 “337调查”指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对不公平的进口行为进行调查,并采取制裁措施的做法。它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 发光二极管是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的一种新型显示与照明技术。此次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我国企业立案调查的起因在于:哥伦比亚大学一位退休教授前不久提起起诉,认为我国企业在美国生产和销售的发光二极管和激光产品侵犯了她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专利。不过,业界专家却认为,这一项侵权起诉在科学上很难讲通。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 半导体照明工程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 李晋闽:完全不一样,因为材料体系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所涉及的是氧化锌的材料,氧化锌是元素周期表上第二族和第六族的元素;而我们现在用的是(元素周期表上)三、五族的元素。(制作)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他是低温下的一种处理方法;我们是高温下的一种处理方法,在细节上还有很多内容是不同的。 此次被起诉的实际上是生产发光二极管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的专利所有权在上游的芯片制造企业。 但美国方面却并没有起诉这些真正使用技术的上游企业,起诉的却是购买了芯片之后进行加工出口的下游企业。而且美国方面在寄来起诉书的同时,又私下给企业寄来了一份和解协议。(转自CCTV 2008.4.17)
  1. 2008/4/17
  2. 人气(6470)
  3. 星级(10)
  4. 评论(0)
总数:1056 | 当前第101/106 首页 上一页 ...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