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数:45 | 当前第5/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科远股份执行机构三维宣传片
科远以十多年电力行业成熟的热控工程经验,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各种先进电动执行机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根据同类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做了大量针对性的改进,成功推出新一代智能一体化电动执行机构,集总线控制技术、绝对编码器技术、红外遥控技术、液晶显示、磁控开关控制、免开盖等多种最新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产品。
  1. 2011/11/8
  2. 人气(4703)
  3. 星级(10)
  4. 评论(1)
仿生机械象鼻Bionic Handling Assistant
Festo仿生自动化系列!Festo 通过大自然的启发,开启了一系列仿效自然生物动作的自动化运用实践,除了从中吸取生物的律动方式以增进 Festo 产品效能外,更希望利用这种模式唤醒世人对自然的关爱与对环保的重视。 「德国未来奖」-德国科技与创新领域中的最高荣誉奖项,颁发给优秀的研究和开发人员。2010年12月,Festo 凭借 Bionic Handling Assistant (仿生搬运助理),从德国联邦总统手中接获此奖。 Festo 研发团队的灵感,来自于大象的象鼻。在分析其结构和功能,并加上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后,创造了这个全新的仿生搬运助理。 仿生搬运助理具有十一个自由度,可胜任一系列任务特定的运输方向,而传统搬运系统只能用于直线运输方向。结构十分灵活,只有在需要气动控制时,才稍显僵硬,所以可沿着所需路径前行。与常规的工业机械手不同,仿生搬运助理符合安全规定,无需与人隔开。 仿生搬运助理在任何工作状态下都能保证安全性,可用于需要机器支持但又不会对人造成伤害的应用场合。可应用于农业、家庭、护理机构或用作工业搬运系统支持装配过程。 其材料主要由塑料管制成,不仅优雅灵活伸紧自如,还能与大象用鼻子卷起物体的动作一样通过伸展和卷曲来进行搬运、装卸的工作,更能解决长期困扰工业机器人的安全问题。 将它与全自动系统装置连接在一起以后,电阻传感器会采集接触力信号以辅助其姿态控制,塑料管就如同操作工人的第三只手一样灵活有力,大大便利了汽车组装一类的工作。整个机械象鼻摈弃了传统机械手笨重的液气压或电机驱动方式,研究人员彼得波斯特称:“在这个装置中,没有像其他机械一样坚硬的部件”所以采用轻质柔性的塑料管当做关节,对操作人员来说它非常安全。
  1. 2011/10/31
  2. 人气(8055)
  3. 星级(10)
  4. 评论(2)
用国际的眼光关怀中国市场--访约翰内斯·海德汉博士(中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刘逊先生
海德汉公司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光刻产品和机床数控系统的公司,在光刻和数控系统制造领域,海德汉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创新和研发推动了世界光刻和数控系统制造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光栅尺的分辨率高达1纳米,光栅尺的精度高达±0.1微米;角度编码器精度高达±0.2角秒,绝对式角度编码器位数为27位;高档数控系统具有优良高速和5轴功能。海德汉公司总是一方面在科技研究上进行很大的投入,同时也在不断寻求与用户进行更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海德汉公司从1964年就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全球销售网络。 今天,海德汉公司已于43个国家有分公司,而其中大部分也有自己的分支机构。销售工程师和技术服务人员都是能够用当地语言为用户提供技术信息和服务。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机床行业、三坐标测量机、精密转台、工厂自动化、电机行业、电子制造设、备印刷行业、造纸行业、 水利行业、纺织行业、天文望远镜、航空和航天工业等。约翰内斯•海德汉博士(中国)有限公司是德国海德汉公司在中国的独资公司。目前,在全国设有分支机构:上海办事处、哈尔滨办事处、西安办事处、广州办事处、成都办事处、沈阳办事处和香港公司。
  1. 2010/11/25
  2. 人气(9678)
  3. 星级(10)
  4. 评论(0)
GE UNIK 5000压力测量平台在线研讨会
您是否正寻找用于苛刻环境的压力传感器?如何在高性能和灵活性之间达到平衡?这里就有答案:最新推出的UNIK 5000 压力测量平台,结合了成熟的硅技术、模块化设计和领先的制造技术。广泛适用于石油天然气、运输、航空和发电领域,以及测试设备和过程工业。本演讲重点介绍了UNIK 5000技术特点,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主讲人:王刚 中国区航空航天销售经理 2005年1月加入GE. 历任 压力传感器产品支持,压力传感器中国地区销售经理,航空航天中国地区销售经理. 查看现场实况... 
  1. 2010/4/27
  2. 人气(6584)
  3. 星级(10)
  4. 评论(0)
齐重数控:自主创新改写我国风电设备依赖进口历史
齐齐哈尔重型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打通高端数控加工设备制造技术瓶颈,改写了我国风电设备依赖进口的历史。   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三台由齐重数控研制的风力发电设备成套加工数控机床,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齐重数控公司副总经理沈立新:国外也仅有一、两家能够生产。   目前我国风电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由于国内制造水平普遍偏低,风力发电的核心部件只能从少数国家进口。为了不再受制于人,齐重数控自去年底开始进行技术攻关。   齐重数控公司副总工程师吴志国:我的工作台要达到头发丝(粗细)的六十分之一这么一个精度,据我了解国内还没有能达到这个精度的(加工)设备,这是给我们留下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二十多名工艺人员经过十几个昼夜的奋战,从机械加工到人工刮削,从全程跟进测量到边验边改,终于攻克这一关键工序的指标。   凭借着企业五十多年的技术储备,全程采用计算机和模块化等世界尖端的设计方式,齐重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三台世界领先的风电成套机床的设计制造,而周期只有国外同水平产品的三分之一,价格则降低了三成。现在在齐重数控的重装厂房里,十五台大型风电设备加工机床已经进入生产阶段,今年内就能装备国内风电制造行业。(转自CCTV2008.5.5)
  1. 2008/5/6
  2. 人气(6615)
  3. 星级(10)
  4. 评论(0)
总数:45 | 当前第5/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